分享真正的重要議題,在網路上激發起更多的正反面討論"

http://blog.yam.com/MIS968
http://mypaper.pchome.com.tw/mis968
http://blog.roodo.com/mis968
http://blog.sina.com.tw/mis968/
http://toye4441.pixnet.net/blog/post/108562430 

" 會員登入

新使用者?立即註冊
.
服務首頁|服務說明|Yahoo!奇摩.知識+ 首頁
知識分類

電腦網路
科學常識
醫療保健
煩惱心事
生活資訊
手機通訊
休閒嗜好
視聽娛樂
運動體育
社會人文
商業金融
教育學習 .如何做
煩惱
主題知識
.我要發問 發表 我要發問 ..熱門: windows xp 學運 Kano 甲子園 中華職棒 主題 運動與科學 .知識搜尋 ....知識+ 首頁> 科學常識> 天文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看另一則問題 .知識問題|
隕石是如何產生的呢?. 發問者: 闇の竜 ( 初學者 3 級)
發問時間: 2005-10-07 22:35:55
解決時間: 2005-10-08 17:20:57
解答贈點: 5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 3 評論: 0 意見: 1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69%
.共有 16 人評價.不當內容由分類板主暫時隱藏
[ 點此以瀏覽 ]
宇宙中的隕石是某個星球表面所掉落碎片,

還是有別的原因呢??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 回答者: 維 ( 實習生 4 級 )
回答時間: 2005-10-07 22:38:24

[ 檢舉 ] .不當內容由分類板主暫時隱藏
[ 點此以瀏覽 ]



 





小行星只是一塊塊大小、形狀不一,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小天體,它們的質量都不大,其中大部分運行在火星軌道與木星軌道之間,稱為小行星帶。小行星帶的來源有各種說法,有謂它們是大行星碎裂而成,有謂它們是太陽系誕生初期,原始瀰漫物質由於某種原因而未能凝聚成大行星,只形成小行星以分散狀態遺留至今,其中有些可能是彗星的殘骸(軌道較狹長者)。小行星被陸續發現至今已編號的有兩千多顆,若依照相觀測亮度大於21等星者已超過50萬顆。由1925年起新發現的小行星先予臨時命名,在算出軌道後再經過兩次以上衝日觀測,就賦予永久編號和專有名稱,有的以古希臘、羅馬神話人物命名,有的則由發現者給予其他名稱。在小行星中最大的一顆叫穀神星(Ceres),直徑約1003公里,另外三顆較大的小行星分別是直徑約608公里的智神星(Pallas),直徑約538公里的灶神星(Vesta)及直徑約247公里的婚神星(Juno)。而直徑約100公里的約有二百多顆,有些小行星甚至不足一公里。它們像九大行星一樣,一邊自轉,一邊繞著太陽公轉。許多小行星運行的軌道並不是正圓,有些還跨過地球軌道,繞到太陽系內部來。這些小行星偶而會遭遇其他天體撞擊,碎片四射,掉到地球上就成為隕石。

我們知道,地球內部有一個以鐵鎳元素為主構成的核心,而外層的地殼則是由較輕的石塊構成。造成輕重元素的分離,是一種沈積的過程。現在看來,較大的小行星形成的時候也經過了這樣的沈積過程,也就是在小行星還沒有完全凝固前,重元素像鐵和鎳,沈到核心,輕的元素留在表面,形成地殼。因此小行星遭受撞擊之後的碎片,有些以石塊為主,有些則幾乎全是鐵質,這也就是造成地球上隕石種類不同的主要原因。有另一個明確的證據,證明這種使得輕重元素分離的沈積過程的確發生過。那就是我們在鐵隕石的內部看到的規則花紋。這些花紋是金屬元素在從高溫的液態,冷凝成為固態的時候,一個一個原子依序排列成的近乎完美的晶格。要使得金屬原子能夠排成這麼整齊的形狀,冷凝的過程必須非常緩慢,大約每一百萬年降低攝氏十度!鐵的傳熱性質良好,如果有一團高溫液態的鐵直接暴露在冰冷的太空中,不出幾個小時,這些物質就會凝結成為一塊固態的頑鐵,溫度可以降到接近絕對零度。因此緩慢的降溫過程,只能在有外層地殼包裹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也就是因為這些花紋,所以從來就沒有人能夠拿假的鐵隕石騙人。不過話說回來,小行星帶雖然是地球上隕石的主要來源,但不是唯一的來源。1979年,在南極洲發現了一塊隕石,化驗的結果,發現它內部包含的氣體成份,與海盜號太空船在火星大氣層裡測量到的成份,幾乎完全相同。因此天文學家相信,這塊隕石是火星表面遭遇外來天體撞擊的時候,噴發出來的碎片。撞擊的力量一定很大,使得部份碎片能脫離火星的重力場,千里迢迢,飛越將近一億公里的太空,掉到地球上來。

1994年三月,一顆小行星1994 ES1,以十五萬公里的距離由地球旁邊經過。地─月距離是三十八萬五千公里,因此在天文的標準上,這顆小行星幾乎可以說是和地球擦身而過。這個最接近的記錄,在1994年12月,被另一顆小行星1994 XM1打破,這顆小行星當時以十萬公里的距離掠過地球。如果地球有知,早就嚇出一身冷汗。從九0年代開始,美國太空總署就計畫成立由許多中小型望遠鏡組成的「太空監測網」,追蹤接近地球的小行星。從地球軌道到小行星帶的內緣,大概三億公里。如果有一個直徑一公里的小行星,從小行星帶內緣對著地球前進,反射的太陽光,會使得這個小行星看起來像是一顆22等星。22等星雖然比肉眼能看到的 6等星暗上兩百五十萬倍,但對一個二米直徑的中型望遠鏡而言,是可以偵測得到的。一個一公里直徑的天體,撞上地球,會放出超過千億噸核爆威力的能量。天文學家相信,這樣大小的天體,在地球到小行星帶之間,大約有兩千個,但目前我們所知的,不到百分之十。因此,藉著「太空監測網」的逐漸設立,科學家希望,在往後的二十五年裡,能夠確實的掌握這些會接近地球的天體的運行路徑,一旦在它們構成威脅的時候,能夠及早預警,才有充裕的時間尋求對策。

大約在五萬年前,一塊來自小行星帶的碎片,以高速奔向地球。這塊幾乎全由鐵鎳組成的小型天體,直徑不過幾十公尺,但卻有近一百萬噸重。它以不到十秒鐘的時間,穿越了地球四周百來公里厚的大氣層,撞向北美洲南部。一陣天崩地裂之後,在地上留下了一個直徑超過一公里的大坑,這雖然不是地球表面最大的「隕石坑」,但卻是保存的最完整的一個。它位於今天的美國西南亞利桑那州北部的沙漠平原上。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數億年前,這裡是黃沙滾滾的大漠,之後在石炭紀到二疊紀之間,這裡曾是汪洋一片,在其後的三疊紀和侏羅紀裡,這裡又曾經是一片低地沼澤。如今,它又回到了沙漠狀態。

這個形狀接近正圓的隕石撞擊坑直徑有1.2公里,大到可以同時進行二十場足球賽;深有一百七十公尺,大約等於六十層樓的高度。在這裡世代居住的,是阿帕奇族的印第安人。他們的族裡長年流傳著許多關於這個大坑的神話。但直到西元1871年,才首次由白人向外界報導這個大坑的存在。在發現的初期,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這不過是另外一個由火山噴發所造成的坑洞。畢竟在這片一望無際的平原上,早有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火山錐遠近散佈。但隨著愈來愈多的地質學家前往探勘,在大坑周遭發現了愈來愈多的鐵質隕石的碎片,人們才逐漸相信,這個地理奇觀,實際上是由一個天外飛來的隕石撞出來的。

大概在五萬年前,這裡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平原,直到有一天,在北方出現了一顆亮星,用非常快的速度奔向地球,它夾雜著震耳欲聾的響聲,和令人眩目的亮光,用高達 7萬公里的時速,落向面前的這片平原,這顆主要是鐵和鎳組成的隕石,重量大概有一百萬噸,這麼大的質量,這麼高的速度,它撞擊的威力超過人類有史以來任何一次的核子爆炸。在這塊區域方圓數十公里,所有的樹木和生物無一倖免,撞擊的能量,移動了大概3億噸的石塊,擠壓、堆積,形成了這個隕石坑邊緣的高凸部份。

「當初造成撞擊的隕石,現在跑到那裡去了?」

「整個隕石都在南邊的山壁裏嗎?」

隕石坑,不只地球表面有唷!月球受到了許多太陽系早先形成之後,所留下來碎片的撞擊。在月球高地上鱗次櫛比的撞擊坑洞就是這一段歷史的見證。在這十億年之後,月球上的火山活動轉趨劇烈,湧出的岩漿覆蓋了百分之十六的表面,形成了平坦而顏色較深的區域,這些區域,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海」,像是「寧靜海」,「暴風雨海」等等。「當時太陽系裡的碎片慢慢減少,月球表面受撞擊的情形也逐漸緩和。但是細看這些熔岩覆蓋的表面,我們仍然看到幾個大的驚人的隕石坑。「這幾個撞擊坑裡,最大的是哥白尼隕石坑,它的直徑有九十三公里。想想看在亞里桑那州的大隕石坑,直徑不過 1.2公里,而隕石本身的大小,卻只有一兩百公尺,撞擊當時的能量就已經超過有史以來的任何一次核子試爆。那要產生直徑將近一百公里的隕石坑,撞擊的威力簡直無法想像,想來月球當時一定很鬱卒。從哥白尼隕石坑算起,依次是亞里士多德歷斯,布里阿德斯,伊拉德聖尼斯以及亞里士提拉斯。這五個撞擊坑的直徑都大於50公里。較小的,介於25到50公里之間的隕石坑,有24個。這些散落在月球熔岩覆蓋的平原上的隕石坑,提供了我們一個估計隕石撞擊機率最直接的方法。阿波羅登月任務分析了月球的地質,確認月球火山熔岩湧出,覆蓋地表的時期,應該是在三十五億年以前。因此這些熔岩平原─也就是「海」─上面的隕石坑的數目,也就可以用來估計,過去三十五億年裡,月球受到大規模撞擊的次數。簡單的計算顯示,大約每兩千萬年,月球表面就要承受一次巨大的撞擊。那地球呢?粗略的觀察,我們在地球上看不到什麼巨大的隕石坑。我們可能就想,真是老天有眼,大塊的隕石只找月球的麻煩,其實不然。地球和月球的平均距離是38萬 5千公里,小行星帶距離地球軌道將近 3億公里。所以從小行星帶看地球和月亮,就好像在一公里遠的地方看兩個相隔一公尺的人,近的幾乎沒有辦法分辨。因此外來物體撞擊月球有多頻繁,撞擊地球就有多頻繁。更不用說地球比月球強大 6倍的重力場,可以吸引更多碎片,以更高的速度撞上地球。簡單的計算告訴我們,地球上平均每一兩百萬年,就會有一次較大的隕石撞擊,會造成直徑數十公里的隕石坑。但是為什麼我們在地球表面看不到這許多坑洞?我們或許會認為,地球有大氣保護,而月球沒有。這個想法又是不對的。地球的大氣,對於像棒球大小或者更大的隕石,幾乎沒有 影響。因為隕石落下來的速度,可以高達時速七萬公里。這麼高速的物體,穿過十幾公里厚的大氣,到達地面,大概只需要幾秒鐘。在這幾秒鐘裡,雖然隕石表面因為摩擦,可以熱到幾千度,但熱度只能透進十分之一公分左右,也就是說,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層燒焦了,其餘的部份幾乎不受影響。地表曾經產生過的隕石坑,是如此的不明顯,主要是因為地球本身環境的侵蝕,使得地形地貌不斷改變。這些因素包括了風力,水流,火山活動和板塊漂移。」千萬年的滄海桑田,使得過去的人們即使走過一個史前的隕石坑遺跡,也可能毫無所知。但是今天的科技進步,太空梭和人造衛星對地球表面的照片,清楚的顯示了這些天外來的訪客,曾經在地球表面留下來的痕跡。到九0年代初期為止,科學家在地表大約找到了一百三十個隕石坑,直徑從一百四十公里到兩百公里,散佈在五大洲。這些隕石坑是在過去的二十億年裡先後造成的。當年的隕石坑,今天可能只是廣袤平原上一圈淡淡的印子,或是崇山峻嶺間的一個美麗的高山湖。有些甚至已經深埋地底,而在地質研究或是石油鑽探的時候才被發現。也就是在近年的一次石油鑽探裡,發現了墨西哥東部Yucatan 半島邊上有過巨大的撞擊痕跡。這次撞擊,大約發生在六千五百萬年以前,也就是在陸地上的恐龍,和海洋裡的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大量滅絕的白堊紀末期。雖然科學家對於這次撞擊,是由彗星還是小行星造成的,仍然莫衷一是,但是無論如何,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外來天體的撞擊,影響深遠。撞擊當時所產生的灰塵,會遮蔽陽光,使得地表上的光合作用停止。撞擊產生的高溫,會使得空氣中的氮和氧直接化合,不但破壞了臭氧層,也會產生酸雨,改變海洋的酸鹼值,進而造成生物的大量滅絕。外來天體的撞擊,可以急遽地改變地表生物的演化,幾乎已經是一項不爭的科學事實。

隕石掉到地球上,除了改變環境,影響生物之外,還是有些比較正面的意義的。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當初太陽系是怎麼形成的,甚至帶給我們一些生物起源的重要線索。 隕石對我們非常重要,因為在地球上最早的,也就是四十億年以前的石頭已經不存在了。我們知道太陽系有四十五億年以上的歷史,所以最前面的五、六億年的歷史,只有在隕石裡面找的到,被保存下來。最重要的關於起源的問題,這包括了太陽系整個系統是怎麼形成的,和我們太陽系裡的生命是怎麼來的,隕石裡包含了早期太陽系的產物,甚至包括了別的星球的物質,進入太陽系要形成太陽系之前的狀態,都有一部份被保存在隕石的記錄裡面。還有就是有關生命的起源,在有種隕石裡面,它有一些胺基酸,這個胺基酸很有趣,有左旋與右旋,地球上的胺基酸都是左旋的,所以這裡面似乎保存了在我們太陽系生命初創,由無機物到有機物的一些過程。

隕石依其成分可分為三類:一為石質隕石(aerolite),主要成分是矽酸鹽;第二類為鐵質隕石(siderite),主要成分為鐵與鎳合金,第三類為石鐵質隕石(siderolite),成分為岩石和金屬。

甚麼是流星(meteor)

行星際太空中充滿著塵埃粒子或固體碎塊叫流星體,當它們在地球附近,受地球引力作用而以高達每秒幾十公里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時,會跟空氣摩擦而燃燒產生光跡,被我們所看見,稱之為流星,較大者像紅色的火球一樣墜下來,持續時間長,拖曳著長長的光痕,這種流星叫做火流星(fireball),較小的流星光度暗淡,迅速劃空而過,眨眼之間燃燒殆盡而消失,稱為飛流星(shooting star)。在無月晴朗的夜晚,一位觀測者平均每小時可看見十顆左右的流星,由於地球公轉及自轉的因素,流星在下半夜所看見的數量比上半夜多也明亮些。大部分的流星體積很小,在大氣層中與空氣摩擦而燃燒,未落到地面就已化為灰燼,但有少數體積較大,未燒盡而落到地面著,叫做隕石。

流星的來源


彗星的組成

彗星一般是由頭和尾組成,頭的中心是彗核,彗核的外面包著彗髮,彗髮的外面再包著彗

彗核是彗星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固體、球形,含有大量的冰,還有乾冰、塵埃,甲烷〈沼氣〉、氨和少量的金屬。因為冰最多,所以被人稱為『骯髒的雪球』。這雪球差不多是整個彗星的質量,直徑一般只有幾公里,或十幾公里,最大的不過一百公里,最小的只有幾百公尺。

彗星在沒有走進太陽的時候,譬如說距離太陽還有五、六億公里〈

原來,彗核內的冰、塵埃和塵埃,被太陽曬熱了,漸漸蒸發,跑到核外。當彗星再靠近太陽時,彗核內的那些物質就會像是噴泉水似的噴了出來,所以,彗星越接近太陽,彗髮會越大。人們測量過,彗星距離太陽約一億公里處,它的彗髮最大,直徑一般是幾十萬公里,大的可達一百多萬公里,最大的比太陽還大。例如西元一八一一年出現的大頭彗星,彗髮的直徑就有一百八十萬公里。

從彗核內噴出的物質中,跑到最外邊的是一大堆氫原子,叫做『氫雲』,它的直徑從一百萬公里到一千萬公里,但是,也有少數沒有氫雲的,這樣,它的頭就只有彗核和彗髮了。只有極少數的彗星,可以說是道道地地的和尚,連一跟頭『髮』也沒有。

彗尾是人們最感興趣的,因為一般人總認為,星星是圓形的,對長有尾巴的星星感到新奇。彗尾一般要在彗星距離太陽三億餘公里時,才會長出來,也就是跟彗髮差不多同時產生。說是『長出來』,實際上是太陽風迫使它形成的。這股太陽風,實際是一群熱的、帶電的氣體粒子,從太陽的表面不斷的『衝出來』。這股風不但是速度很快,每秒達

彗尾的長度,沒有一定,有的長得令人吃驚,用眼睛都可以看到它橫過半個天空。一般彗星的彗尾大多在彗星

一個彗星並不一定同時具有三種彗尾,歷史上有一顆著名的多拿提彗星〈

彗星的重量

彗星是由冰、氣體、塵埃、帶電分子、金屬等物質組合而成的。彗星雖然是大頭大尾,但是,平均質量都很小。我們拿它跟地球比較一下,地球的平均密度是5.5公克/立方公分,它的質量約是6乘10的二十七次方公克,按一噸等於十的六次方公克計算,其質量是60萬億億噸。彗星的質量大的有1000億公噸,最大的可達100萬億公噸,看這些數字好像很大,但是,和地球一比,計小得可憐了。至少要有60萬顆,甚至要600萬顆彗星,才有一個地球的重。至於只有幾十億噸重的小彗星,就更無法比了。可是大多數彗星的體積,要比地球大的多,也就是說『大大的體積,小小的質量』。彗核是彗星中密度最大的部分,其密度,也不過跟水一樣,每立方公分的重為一公克。有些彗星的彗核密度,還不到水的一百分之一。彗核以外的部分,像彗髮,尤其是彗尾的密度就更小了,它只有地球上空氣的十億億分之一。假定一個人站在彗星的後面,站在彗星前面的人,隔著彗髮或是彗尾,看後面的那個人,不但眉目照樣看得很清楚,就連頭髮飄動都可以看出有分岔,而不是一片漆黑。

彗星的物質是那樣的稀薄,當它經過天空的時候,彗尾後面的星星仍然可以看到,因此,有人把彗星稱作為『看得見的黑色物體』。




(氫)雲,很像一個龍眼果,最裡面是最硬的果核,果核外是果肉,果肉外是果殼,不過,彗星的『外殼』特別厚,比『肉〈彗髮〉』還要厚得多。彗尾有直的、彎的、直和彎都有的,尾巴有一條、兩條、………,最多的達六條,彗尾的長短不一,最長的有幾億公里,有的彗星只有圓鼓鼓的頭,沒有彗尾。3~4天文單位〉,一顆彗星就只是這麼一個核,從望遠鏡裡看起來,迷迷濛濛,像是雲霧狀的小斑點,雖然不太像普通的恆星,但也不容易認出它是彗星,要經過好幾天,發現它在偷偷的移動,人們才能肯定它不是恆星,而是彗星。等到它距離太陽約4億公里〈3天文單位〉時,就可以看到彗核的周圍漸漸生出『髮』來。300~500公里,而且物質也很多,每秒有一百多萬噸,這股強風不斷的把彗核內的物質『推斥』出去,就成為彗尾。所以,彗尾的方向總是背著太陽。太陽在東,彗尾就指向西;太陽在西,彗尾就向東拖長。另外,太陽光也有壓力,它和太陽風合夥,使推斥力更大。1000萬至1.5億公里之間,特別長的可超過三億公里。如西元一八四三年出現一顆彗星,彗尾長達3.2億公里。大多數彗星的寬度都在6000到8000公里之間,特別寬的,如西元一八一一年的那顆大彗星,尾巴的寬有2400萬公里,也有幾個特別窄的,只有2000公里。1858VI〉,它出現的時候,有三種彗尾,極其壯觀,它所拖的美麗尾巴,長達8800萬公里,掃過半個天空,還出現幾條細長的射線,慢慢的在天空中移動,人們看到它長達三個多月,多拿提彗星的週期約為2000年。 在太陽系裡,除了大家熟知的九大行星外,幾十個衛星、數以千計的小行星及定期或不定期來訪的彗星外,還散佈著成千上萬的冰塊、灰塵顆粒,一般稱這些顆粒為流星體,當這些流星體有機會造訪地球時,就形成我們夜晚所看到的美麗流星。和太陽系中的其他星體一樣,這些流星體也繞著太陽公轉。也許要問這些造成流星的流星體是從那裡來的呢?事實上,除了伴隨著太陽系形成時期同時形成的流星體外,那些遠從太陽系外緣定期或不定期來訪的彗星也帶來大量的流星體,這些流星體掉落地球後形成我們夜晚所看到的美麗流星雨。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許多人花了很多時間,由這個隕石坑的中央往下挖,挖得很深,但是徒勞無功。直到巴林傑博士 ─ 也就是這個隕石坑以之命名的科學家 ─ 提出了一個理論,認為即使隕石是斜向入射,也會產生這樣一個圓形的坑洞,他檢視了這個隕石坑周遭的地形,發覺它的南緣地形特別突出,和其他部份很不一樣,所以他的結論是,隕石是從北方的天空斜射而下,深深的埋到了南邊的山壁裡頭去。在巴林傑博士提出了這個理論以後,人們組成了挖掘隊,往南緣的山壁裡,努力挖去,但是挖到一千多呎的地方,碰到了一個堅硬無比的東西,沒有任何人造的機器,能夠再往前一分一毫,人們相信,那就是當年的隕石現在埋藏的地方了。在撞擊的那一剎那,產生了一個像核子爆炸般的蕈狀雲,原來隕石的百分之八十,都在這一次爆炸裡蒸發消失,其他的百分之五在經過大氣層的時候,被大氣剝落,剩下的百分之五,散在這個隕石坑的四周,所以今天深埋在南方山壁裡的隕石,只是原來外太空來的訪客的百分之十而已。



參考資料

http://content.edu.tw/senior/earth/tp_ml/stu/103_7/newpage1.htm 相關詞:
小行星帶是在哪兩顆行星之間,小行星帶成因,小行星帶的形成,主小行星帶,太陽系的小行星帶分佈在:,主要小行星帶是在哪兩顆行星之間
小行星帶,地球,隕石坑,小行星,隕石,大氣層,哥白尼,阿波羅登月,太陽系,橢圓軌道[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2 ) | 意見( 1 ) | 評論( 0 )
.發問者評價 雖然有點長,不過有圖案可看。 .發表你的評價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正面 普通 負面
評價內容: 發表 取消
.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看另一則問題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 奇摩 知識+ 粉絲團 相關問答
[ 地球科學 ]有關類地行星跟小行星帶存...
.
[ 天文 ]小行星帶是什麼
.
[ 天文 ]小行星帶的一些問題
.
[ 天文 ]小行星帶是怎樣形成的?
.
[ 天文 ]小行星帶一些問題!!
.
[ 天文 ]太陽系的小行星帶
.
更多 個人推薦
[ 教育學習 ]線上學英文費用?
.
[ 創業 ]貸款-民間小額貸款金主直...
.
[ 歐洲 ]義大利 Italy ...
.
[ 貸款 ]貸款代辦專家-優質車商買...
.
[ 貸款 ]哪家貸款可以快速貸款?核...
.
[ 貸款 ]二胎房貸免費諮詢管道推薦...
.
.其他回答(2)
意見(1)
相關評論(0)
.
001
回答者: ▎*You  漾◥ ( 初學者 2 級 )
回答時間: 2005-10-07 22:36:23

[ 檢舉 ] ..不當內容由分類板主暫時隱藏
[ 點此以瀏覽 ]
地球有所謂的地心引力,而這個引力把在宇宙中飄浮著的小行星吸引過來,當它穿越地球大氣層時,因為磨擦而燃燒,有些會燒完,沒燒完的掉到地上就成為了所謂的隕石。

大約再46億年前,地球剛形成時非常熾熱,(成熔融狀態)慢慢冷卻後行程固體的外殼,後來因火山活動噴出大量水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形成地球早期的大氣層。地殼溫度持續冷卻,水氣凝結成雨水下降,在地表低窪處形成河川,湖泊和海洋。

地球形成架構圖:

地球形成 (46億年前)

(隕石撞擊) ↓ (放射物質衰變)

岩漿球體 (熾熱、熔融)



火山爆發 (放出氣體)

--------------│----------------

↓ ↓ ↓

氮氣 水氣 二氧化碳

↓ ↓ ↓

現 形 藉碳

今 成 光、

的 原 合氧

大 始 作循

氣 海 用環

成 洋 進

份 入



補充:

關於地球的誕生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早期人們認為地球由於高溫的氣體或液體冷卻凝固而成。但是,到了最近,人們改而認為地球是由冷的宇宙塵或隕石凝集形成。



關於地球誕生時期的說法有兩種:



一、形成地球的物質凝集於一處的時期



二、地殼和地函分開的時期。



第一種說法是最能確定地球誕生的重要時期,但是其正確年代卻不易直接考證,因為億萬年來,地球經過熔化、風化和侵蝕等作用,早已失去原本的狀態。因此,要探知地球的年齡就只得求諸於隕石。隕石是地球的同胞兄弟,也是誕生於太陽系中,卻又立即死亡的物體。隕石中蘊含著地球過往的奧秘,因此若拿隕石中的含鉛量和地球的含鉛量加以比較,便可計算出地球的年齡。用這種方法求得的地球的年齡為四十五億年。



第二種說法是將第殼與地函分開的時期視為地球誕生的時期。此時期並非指一塊塊岩石的形成期,而是指地球上首次出現大陸的年代。因此我們可以將之當作地球成長中的一個階段,也就是構成地函和地殼之大量火成岩的形成期。岩漿冷凝而成的結晶岩,其中所含的鈾經過長時間的破壞會變成鉛,這種性質即可用來測定岩石的年代,而測得年代最久遠的岩石的形成約形成於距今三十五億年前,由此可之地殼的誕生必定遠在三十五億年之前。

目前人們認為,地球約形成於四十五至四十六億年前,遊行成支出的高溫逐漸冷卻,於三十八億年前出現海洋。

參考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11504284

002
回答者: 雅虎版主 ( 實習生 1 級 )
回答時間: 2005-10-08 16:48:51

[ 檢舉 ] ..不當內容由分類板主暫時隱藏
[ 點此以瀏覽 ]
甚麼是流星(meteor)和隕石(meteorite)?

  行星際太空中充滿著塵埃粒子或固體碎塊叫流星體,當它們在地球附近,受地球引力作用而以高達每秒幾十公里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時,會跟空氣摩擦而燃燒產生光跡,被我們所看見,稱之為流星,較大者像紅色的火球一樣墜下來,持續時間長,拖曳著長長的光痕,這種流星叫做火流星(fireball),較小的流星光度暗淡,迅速劃空而過,眨眼之間燃燒殆盡而消失,稱為飛流星(shooting star)。在無月晴朗的夜晚,一位觀測者平均每小時可看見十顆左右的流星,由於地球公轉及自轉的因素,流星在下半夜所看見的數量比上半夜多也明亮些。大部分的流星體積很小,在大氣層中與空氣摩擦而燃燒,未落到地面就已化為灰燼,但有少數體積較大,未燒盡而落到地面著,叫做隕石。隕石依其成分可分為三類:

檢視圖片  第一類為石質隕石(aerolite),主要成分是矽酸鹽;第二類為鐵質隕石(siderite),主要成分為鐵與鎳合金;第三類為石鐵質隕石(siderolite),成分為岩石和金屬。

  地球繞日公轉途中,當它橫越某顆彗星軌道時,由於在軌道上流動的塵埃和碎粒墜入大氣層中,我們可以看到星隕如雨,像放射煙火般,故稱之為流星雨。那些塵埃和碎粒被認為係彗星運行時遺留在軌道上的物質,因此流星雨常與彗星相提並論,流星雨均以輻射點所在的星座命名,如果同一星座中不只一個流星雨時,則以最接近的恆星命名,如寶瓶座η(星)流星雨。



1
001 意見者: Niko ( 初學者 1 級 )
發表時間: 2005-10-08 17:22:05
[ 檢舉 ] ..不當內容由分類板主暫時隱藏
[ 點此以瀏覽 ]最佳解的字實在太小啦 1 發表意見發表意見很抱歉,您輸入的字數已達上限,建議改寫評論. 發表 取消 .
目前沒有資料 我要評論 最新天文
發問中
已解決
.Stellarium能模擬太陽風暴嗎?
更多
更多 註冊
會員登入 .公告: 新推出「知識板主功能」 .10大熱搜關鍵字
1
腦瘤症狀
.
2
眼皮跳吉凶
.
3
低GI食物
.
4
正確坐姿
.
5
如何控制情緒
.
6
助眠方法
.
7
約會禁忌
.
8
體貼星座
.
9
按摩眼睛穴道
.
10
大腿內側怎麼瘦
.
.刊登贊助網站集寶坊 - 晶洞
www.gibofun.com
開運首選!水晶洞、水晶球、水晶柱專業銷售,頂級品質、種類眾多,歡迎洽詢!
www.gibofun.com振晶店寶石-天然水晶專賣
www.jenching.com.tw
振晶店歡慶母親節,天然真鑽只要3980元,最佳母親節獻禮,數量有限要買要快!
www.jenching.com.tw聚寶盆鹽燈便宜特賣
www.momoshop.com.tw
宗教藝術商品任你盡情購!momo精選聚寶盆,線上超低價,搶便宜不可錯過!
www.momoshop.com.twFees寶貝肌膚的守護仙子
www.feescare.com.tw
通過法國專業皮膚認證!天然植物萃取、溫和不刺激,全家適用沐浴保養安心呵護選!
www.feescare.com.tw台南油飯網友美味嚴選-幸義油飯
www.facebook.com/501155576612334
免費試吃中!30年傳統台南油飯,古早經典,線上LINE訂購,滿16盒即免運
www.facebook.com/501155576612334baby滿月禮推薦-天鵝脖子街
www.swanneckstreet.com.tw
超人氣特色彌月禮盒,蛋糕、餅乾、馬卡龍等多種選擇,拼布公仔玩偶,倪雅倫推薦!
www.swanneckstreet.com.tw.全站發燒問題 [ 星座血型 ] 如果金牛女發現摩羯男喜歡自...
[ 生死禮儀 ] 家裡辦喪事可以清槍嗎?忍不...
[ 保險 ] 請幫忙看看保單,我想解約~
[ 商業 ] 信託業務員37期解答
[ 水族 ] 孔雀魚一加水就掛...
[ 股票 ] 怎麼看才知道大量是什麼意思...

精選關鍵字
..星圖 天文攝影 衛星 天王星 北極星 潮汐 天文研究所 金星 觀星 NASA 土星 星團 黑洞 蟲洞 木星 天文望遠鏡 黑子 恆星 公轉 太空人 隕石 白洞 星座 星雲 地球 天文台 火星 九大行星 自轉 太空船 月蝕 月球 日蝕 曆法 流星 太陽系 仙后座 彗星 銀河 .知識搜尋 ...「本服務設有管理員」
服務條款隱私權..知識+ 之問答內容是由參與Yahoo!奇摩知識+ 之網友提供,僅供參考,Yahoo!奇摩不保證其正確性。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xc1014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